admin 发表于 2019-4-8 09:44:20

【读书】能力陷阱

【读书】能力陷阱大多数领导者:提高自我意识,认识自己,问问自己做领导的目的是什么,再找到合适自己的领导方式,扬长避短,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。

没错,这些反思和自省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黄金法则。但这些方法非常有局限性。

作者埃米尼亚·伊贝拉发现,虽然在很大程度上,这些思考能帮助你认识到你当前的能力以及领导方式。但是,当前的想法,恰恰是阻碍你前行的绊脚石。不在其位,无法设身处地地谋其事;拽着自己的头发,无法离开地球。

你需要改变的是你的思考方式,而只有一种方法能改变它:改变你的做事方式。

亚里士多德发现,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有美德,那他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,即多做好事就会变成好人。这一说法得到了诸多社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证实:改变是由外而内,而非由内而外产生的。

因此,我们要先在行为上表现得像一个领导,而后才会像领导一样去思考。那么,如何表现得像一个领导者呢?我们可以从避免能力陷阱、人际关系陷阱和真实性陷阱三个方面入手,从重新定义工作,到改变做事的方式,由外而内地提升我们的领导力。

《能力陷阱》这本书作者全面介绍了三个陷阱:能力陷阱、人际关系陷阱和真实性陷阱三大区域的各个层面内容,今天我分享能力陷阱里面的领导力特质。

那么,领导者有什么特征呢?

「1」像桥梁一样连接不同的人或组织

领导者有两种类型,一种是以团队和客户为工作重心的“中心型”领导者。这种领导者效率更高,对内部事务更为专注,会为团队设定目标,分派角色和任务,管理团队成员的表现并进行绩效评估。

另一种是把团队和外界相关组织联系起来的“桥梁型”领导者。他们更长于从外部获取想法和反馈,能将团队目标和组织的优先事务结合起来,向团队输送重要信息以确保进程。这类领导者比起中心型领导者,能更快地在创意产品和新颖服务的方面取得成绩。他们的成功秘诀需要归功于他们建立“桥梁”时所获得的外在表现力,能让那个他们在业务上提出新观点,有组织性地从大局看待问题,从而设定发展方向。

「2」做一些“有远见”的事情

大多数人都能很容易地说出目前的工作中缺少什么,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是无意义的地方,但是却没有一个“有远见性”的想法,他们的工作也因此停滞不前。

怎样才算有远见?以下是三种特征和具体的实施方法。

感知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:
* 简化复杂环境
联想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情
预想可能触及组织底线的事
* 提供战略性指导:
鼓励发展新业务
定义新战略
从大局的角度做决策
*鼓励其他人展望未来
提出一些挑战当前情况的想法
接受成员提出的新的做事方式
把外部观点传达给成员
「3」提升影响力
某技术公司的部门经理的肯特弄不明白:在公司陷入困境时,他提出了一个清晰有力的想法,且精心制作了一组长而复杂的幻灯片给同事们展示。如此重要的事情,居然每个人都听着要睡着了。很多年以后,肯特明白过来了:他希望其他人都能同意他的想法,却没有真正说服他们同意——行就行,不行也没关系。
很多领导者会简单地认为想法本身就是最终卖点,但实际上,过程才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。如何展现他们的想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如何与听众交流,决定了人们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做事。

领导者在推进项目或变动时,在关键步骤和展示风格上的表现,会影响人们对领导者的信心。换句话说,如果他们对领导者有信心,就会与之合作,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。

4)提升领袖气质

研究者发现,当人们在某个“正确的时间”提出一些能引人注意的想法时,就会被认为有“领袖气质”。有魅力的领导者的特征是:有着建立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上的坚定信念,会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来与他人良好交流,并且能做到知行合一。

如果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,完整听或者看,也许你会更有不一样的感触。
“能力是优势,也是陷阱”?能力不是越强越好吗?为什么会成为陷阱呢?
很多人乐于做自己所擅长的事,而且一直做下去,最终就使得我们只擅长做那些事了。简而言之就是,做的越多,就越擅长,越擅长就越做,因为习惯的事情做起来最简单,甚至还会带给我们短暂的自信心和满足感。这样导致我们就会陷入这种单一能力的陷阱。换句话说,你越在一个方向上努力,你可能离成功就越来越远。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,人都是习惯的奴隶。
02 能力的陷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陷阱,很多天才从小因为某些方面出类拔萃,但是长大后却很难适应社会变化,最终一事无成;很多人在某一岗位工作久了,很难做出改变,行业一旦变化,最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。 之前媒体报道过一位36岁的高速公路收费员,后来因为该高速公路停止收费后失业了,她哭诉着说自己的人生可能就这么完了。也许你觉得很可笑,但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。
就像作者调查的那样:79%的人都认为,把你带到当前位置的能力不能继续把你带到下一个位置。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这个时代和之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:一个人只靠一种技能可能享用一生的时代,已经彻底过去了!
03 那怎么办呢?唯有改变!如何改变呢?这正是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内容。接下来,我分为三个部分为大家解读这本书,也可以说,这是改变你人生轨迹的三个关键步骤。
第一步:重新定义你的工作;
第二步: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;
第三步:朝更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。 我们通常认为,改变首先要源自每个人的内心,只有内心有做出改变的信念,才能驱动我们去做出改变,这是一种“由内而外”的改变模式。但实际上,很可能正好相反。如果要做出改变,最好的办法常常是从外部环境改变开始的,这是一种“由外而内”改变模式。 想想还真是,你人生的大部分决策,真的都是你发自内心去追求,从而获得的吗?你搬家很可能是因为房东涨房租了;你换工作很可能是因为公司发展不好了;你下定决心减肥很可能是朋友们的一句玩笑话。其实我们大部分决定和改变,都并非发自内心,而是因为环境发生了改变,你不得不做出调整。习惯很容易,改变很难。 有心理学家指出:我们应该做的事和我们实际上做的事,常常是完全两件不一样的事。印证了那句网红的话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 那如何通过“由外而内”来实现改变呢?作者说,你首先应该做的是:重新定义你的工作。道理很简单,如果还按照你当前习惯的方式工作,你很难获通过惯性获得成功,因为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外部环境每天都在改变。
04 作者对很多企业员工做过调查,问他们是否曾经尝试过改变,超过90%的人都说尝试过,但最终并没有改变。为什么呢?他们大部分理由是,因为深蒂固的企业文化阻碍了他们的改变。 当今社会节奏很快,资源也是有限的,所以企业都希望每个员工在本职岗位最大化地创造价值,因此绝大部分人都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到眼前的工作上。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,不应该这样,但没办法,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琐碎的日常工作所占据,这是无情的事实。但作者指出,有策略地思考未来,才是一个普通员工和优秀领导者的区别所在。而做这一切的开始,就是释放一部分自由时间给自己,去进行策略性思考,而不是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。就像谷歌会让员工有20%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,从而孵化出了像谷歌邮箱、安卓系统这样的优秀产品。
05 那你可能说,道理我都懂,但具体怎么做呢?作者给了我们三个方法。
第一,把时间多花一些在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上 大部分人会把大量时间花在擅长的事情上,这样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,甚至会让我们误以为,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最有价值的,但这其实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。就像大部分业余的高尔夫球手花费太多时间练习他们最擅长的招式,而忽视了其他动作的练习一样。在我们某些擅长的方面投入越多,意味着,我们在其他事情上投入越少,而“其他”事情往往才是获得转变甚至实现成功的关键。因为,绝大部分的创新和突破,其实都是跨界的结果。过去我们往往可以“一招鲜吃遍天”,一辈子用同一的技能实现从温饱到小康,甚至走上富裕的生活,但当今社会,这样的情况可能越来越少。 所以,要做出改变,你可以尝试做一些你不擅长的,甚至你过去永远都不可能做的事情,往往都收获意外的惊喜。
第二,做一个“桥梁”而不是做一个“中心” 所有人事情和人都围绕着自己转,这当然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虚荣心,但这也是一种能力陷阱。而更好的方式是,让自己成为一座“桥梁”。因为当你连接了不同部门、不同业务之后,你才能有更加广阔的视角去重新定义你的工作,这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基础。哈佛大学做了一项调查显示,企业高管60%的时间都在开会。最终他们分析发现,那些自认为“高效”的管理者,往往花更多时间在内部事务上,而那些成功晋升的真正优秀的管理者,正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和其他部门或者更高领导层建立连接上。换句话说,他们不是“中心”而是“桥梁”。 在互联网产业中,我们都知道“连接”决定价值,这也是为什么微信始终将自己定位于“连接器”的原因。你连接的用户、客户和资源越多,你才更具价值。只有当你从自我的中心走出来,成为一座“桥梁”,你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第三,放松你的时间安排,你并不需要那么紧张 很多人都是优秀的“时间管理者”,他们把每天的时间精确到分钟。什么时间起床、什么时间吃饭、什么时间上班、什么时间开会等等,他们对时间做到了精确控制,而稍有不如意就会感觉心烦意乱,觉得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了,感觉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控制权。 但实际上,每个人都需要自律,但并不需要那么严格的自律,而正好相反,你应该留出一些空闲时间,做一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,比如和朋友散步,和家人聊天等等。这并不是说这些事情真的很重要,而是说,这些看似“没用”的事情,会对你真正有用的事情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06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《稀缺》,在书中他们对缺钱和缺时间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。他们发现,不管是缺钱,还是缺时间,都会将你限制在一个“管子”里。 俗话说“人穷志短”,对于时间,其实也是一样:没有时间,你也会目光短浅。 他们用一个医院的故事来证明他们的理论。一家医院的病房通常是约的满满的,但这样的结果就是,当有急诊的时候,医院只能把一些手术计划拖延,久而久之,医务人员常常不得不在深夜两点还在手术台上工作,而且大部分人都需要大量加班才能完成工作,导致了大部分人都在一种低效且又高压的状态下工作,工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。 于是,医院外聘了一个顾问,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方法,就是空出一个手术室来应付急诊病人。但这个建议一开始遭到了医院的强烈反对,因为他们认为,医生已经很忙了,要空出一个手术室,这相当于放弃了宝贵的资源闲置不用。但事实上,这个方法真的奏效了,有了一个空闲的手术室后,医务人员能更有效地处理一些紧急病例,不用重新计划和排期,而且他们工作时间也少了,手术效率也提高了,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。所以,有时候让自己闲一点,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坏,甚至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。


**** Hidden Message *****


wx_pf1JHVi3 发表于 2019-4-8 22:31:33

666666666666666

伊诺 发表于 2019-4-9 20:40:46

1111111111111111

www0668 发表于 2019-4-10 01:03:49

是地方撒地方

ray2028 发表于 2019-4-13 10:17:53

12345678765432123456

Hooschen 发表于 2019-11-29 13:29:35

大多数领导者:提高自我意识,认识自己,问问自己做领导的目的是什么,再找到合适自己的领导方式,扬长避短,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。

没错,这些反思和自省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黄金法则。但这些方法非常有局限性。

作者埃米尼亚·伊贝拉发现,虽然在很大程度上,这些思考能帮助你认识到你当前的能力以及领导方式。但是,当前的想法,恰恰是阻碍你前行的绊脚石。不在其位,无法设身处地地谋其事;拽着自己的头发,无法离开地球。

你需要改变的是你的思考方式,而只有一种方法能改变它:改变你的做事方式。

亚里士多德发现,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有美德,那他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,即多做好事就会变成好人。这一说法得到了诸多社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证实:改变是由外而内,而非由内而外产生的。

因此,我们要先在行为上表现得像一个领导,而后才会像领导一样去思考。那么,如何表现得像一个领导者呢?我们可以从避免能力陷阱、人际关系陷阱和真实性陷阱三个方面入手,从重新定义工作,到改变做事的方式,由外而内地提升我们的领导力。

《能力陷阱》这本书作者全面介绍了三个陷阱:能力陷阱、人际关系陷阱和真实性陷阱三大区域的各个层面内容,今天我分享能力陷阱里面的领导力特质。

那么,领导者有什么特征呢?

「1」像桥梁一样连接不同的人或组织

领导者有两种类型,一种是以团队和客户为工作重心的“中心型”领导者。这种领导者效率更高,对内部事务更为专注,会为团队设定目标,分派角色和任务,管理团队成员的表现并进行绩效评估。

另一种是把团队和外界相关组织联系起来的“桥梁型”领导者。他们更长于从外部获取想法和反馈,能将团队目标和组织的优先事务结合起来,向团队输送重要信息以确保进程。这类领导者比起中心型领导者,能更快地在创意产品和新颖服务的方面取得成绩。他们的成功秘诀需要归功于他们建立“桥梁”时所获得的外在表现力,能让那个他们在业务上提出新观点,有组织性地从大局看待问题,从而设定发展方向。

「2」做一些“有远见”的事情

大多数人都能很容易地说出目前的工作中缺少什么,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是无意义的地方,但是却没有一个“有远见性”的想法,他们的工作也因此停滞不前。

怎样才算有远见?以下是三种特征和具体的实施方法。

感知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:
* 简化复杂环境
联想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情
预想可能触及组织底线的事
* 提供战略性指导:
鼓励发展新业务
定义新战略
从大局的角度做决策
*鼓励其他人展望未来
提出一些挑战当前情况的想法
接受成员提出的新的做事方式
把外部观点传达给成员
「3」提升影响力
某技术公司的部门经理的肯特弄不明白:在公司陷入困境时,他提出了一个清晰有力的想法,且精心制作了一组长而复杂的幻灯片给同事们展示。如此重要的事情,居然每个人都听着要睡着了。很多年以后,肯特明白过来了:他希望其他人都能同意他的想法,却没有真正说服他们同意——行就行,不行也没关系。
很多领导者会简单地认为想法本身就是最终卖点,但实际上,过程才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。如何展现他们的想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如何与听众交流,决定了人们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做事。

领导者在推进项目或变动时,在关键步骤和展示风格上的表现,会影响人们对领导者的信心。换句话说,如果他们对领导者有信心,就会与之合作,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。

4)提升领袖气质

研究者发现,当人们在某个“正确的时间”提出一些能引人注意的想法时,就会被认为有“领袖气质”。有魅力的领导者的特征是:有着建立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上的坚定信念,会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来与他人良好交流,并且能做到知行合一。

如果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,完整听或者看,也许你会更有不一样的感触。
“能力是优势,也是陷阱”?能力不是越强越好吗?为什么会成为陷阱呢?
很多人乐于做自己所擅长的事,而且一直做下去,最终就使得我们只擅长做那些事了。简而言之就是,做的越多,就越擅长,越擅长就越做,因为习惯的事情做起来最简单,甚至还会带给我们短暂的自信心和满足感。这样导致我们就会陷入这种单一能力的陷阱。换句话说,你越在一个方向上努力,你可能离成功就越来越远。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,人都是习惯的奴隶。
02 能力的陷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陷阱,很多天才从小因为某些方面出类拔萃,但是长大后却很难适应社会变化,最终一事无成;很多人在某一岗位工作久了,很难做出改变,行业一旦变化,最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。 之前媒体报道过一位36岁的高速公路收费员,后来因为该高速公路停止收费后失业了,她哭诉着说自己的人生可能就这么完了。也许你觉得很可笑,但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。
就像作者调查的那样:79%的人都认为,把你带到当前位置的能力不能继续把你带到下一个位置。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这个时代和之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:一个人只靠一种技能可能享用一生的时代,已经彻底过去了!
03 那怎么办呢?唯有改变!如何改变呢?这正是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内容。接下来,我分为三个部分为大家解读这本书,也可以说,这是改变你人生轨迹的三个关键步骤。
第一步:重新定义你的工作;
第二步: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;
第三步:朝更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。 我们通常认为,改变首先要源自每个人的内心,只有内心有做出改变的信念,才能驱动我们去做出改变,这是一种“由内而外”的改变模式。但实际上,很可能正好相反。如果要做出改变,最好的办法常常是从外部环境改变开始的,这是一种“由外而内”改变模式。 想想还真是,你人生的大部分决策,真的都是你发自内心去追求,从而获得的吗?你搬家很可能是因为房东涨房租了;你换工作很可能是因为公司发展不好了;你下定决心减肥很可能是朋友们的一句玩笑话。其实我们大部分决定和改变,都并非发自内心,而是因为环境发生了改变,你不得不做出调整。习惯很容易,改变很难。 有心理学家指出:我们应该做的事和我们实际上做的事,常常是完全两件不一样的事。印证了那句网红的话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 那如何通过“由外而内”来实现改变呢?作者说,你首先应该做的是:重新定义你的工作。道理很简单,如果还按照你当前习惯的方式工作,你很难获通过惯性获得成功,因为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外部环境每天都在改变。
04 作者对很多企业员工做过调查,问他们是否曾经尝试过改变,超过90%的人都说尝试过,但最终并没有改变。为什么呢?他们大部分理由是,因为深蒂固的企业文化阻碍了他们的改变。 当今社会节奏很快,资源也是有限的,所以企业都希望每个员工在本职岗位最大化地创造价值,因此绝大部分人都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到眼前的工作上。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,不应该这样,但没办法,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琐碎的日常工作所占据,这是无情的事实。但作者指出,有策略地思考未来,才是一个普通员工和优秀领导者的区别所在。而做这一切的开始,就是释放一部分自由时间给自己,去进行策略性思考,而不是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。就像谷歌会让员工有20%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,从而孵化出了像谷歌邮箱、安卓系统这样的优秀产品。
05 那你可能说,道理我都懂,但具体怎么做呢?作者给了我们三个方法。
第一,把时间多花一些在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上 大部分人会把大量时间花在擅长的事情上,这样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,甚至会让我们误以为,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最有价值的,但这其实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。就像大部分业余的高尔夫球手花费太多时间练习他们最擅长的招式,而忽视了其他动作的练习一样。在我们某些擅长的方面投入越多,意味着,我们在其他事情上投入越少,而“其他”事情往往才是获得转变甚至实现成功的关键。因为,绝大部分的创新和突破,其实都是跨界的结果。过去我们往往可以“一招鲜吃遍天”,一辈子用同一的技能实现从温饱到小康,甚至走上富裕的生活,但当今社会,这样的情况可能越来越少。 所以,要做出改变,你可以尝试做一些你不擅长的,甚至你过去永远都不可能做的事情,往往都收获意外的惊喜。
第二,做一个“桥梁”而不是做一个“中心” 所有人事情和人都围绕着自己转,这当然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虚荣心,但这也是一种能力陷阱。而更好的方式是,让自己成为一座“桥梁”。因为当你连接了不同部门、不同业务之后,你才能有更加广阔的视角去重新定义你的工作,这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基础。哈佛大学做了一项调查显示,企业高管60%的时间都在开会。最终他们分析发现,那些自认为“高效”的管理者,往往花更多时间在内部事务上,而那些成功晋升的真正优秀的管理者,正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和其他部门或者更高领导层建立连接上。换句话说,他们不是“中心”而是“桥梁”。 在互联网产业中,我们都知道“连接”决定价值,这也是为什么微信始终将自己定位于“连接器”的原因。你连接的用户、客户和资源越多,你才更具价值。只有当你从自我的中心走出来,成为一座“桥梁”,你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第三,放松你的时间安排,你并不需要那么紧张 很多人都是优秀的“时间管理者”,他们把每天的时间精确到分钟。什么时间起床、什么时间吃饭、什么时间上班、什么时间开会等等,他们对时间做到了精确控制,而稍有不如意就会感觉心烦意乱,觉得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了,感觉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控制权。 但实际上,每个人都需要自律,但并不需要那么严格的自律,而正好相反,你应该留出一些空闲时间,做一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,比如和朋友散步,和家人聊天等等。这并不是说这些事情真的很重要,而是说,这些看似“没用”的事情,会对你真正有用的事情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06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《稀缺》,在书中他们对缺钱和缺时间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。他们发现,不管是缺钱,还是缺时间,都会将你限制在一个“管子”里。 俗话说“人穷志短”,对于时间,其实也是一样:没有时间,你也会目光短浅。 他们用一个医院的故事来证明他们的理论。一家医院的病房通常是约的满满的,但这样的结果就是,当有急诊的时候,医院只能把一些手术计划拖延,久而久之,医务人员常常不得不在深夜两点还在手术台上工作,而且大部分人都需要大量加班才能完成工作,导致了大部分人都在一种低效且又高压的状态下工作,工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。 于是,医院外聘了一个顾问,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方法,就是空出一个手术室来应付急诊病人。但这个建议一开始遭到了医院的强烈反对,因为他们认为,医生已经很忙了,要空出一个手术室,这相当于放弃了宝贵的资源闲置不用。但事实上,这个方法真的奏效了,有了一个空闲的手术室后,医务人员能更有效地处理一些紧急病例,不用重新计划和排期,而且他们工作时间也少了,手术效率也提高了,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。所以,有时候让自己闲一点,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坏,甚至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。

梦想家 发表于 2020-2-18 15:00:40

看帖回帖是美德!谢谢虚拟宝库网分享!

363439994 发表于 2021-3-21 15:32:11

相当不错相当不错

xieyoude 发表于 2021-4-23 08:51:06

【读书】能力陷阱

z39365 发表于 2021-6-9 11:00:31

感谢分享、感谢分享、感谢分享、感谢分享、感谢分享、
页: [1] 2
查看完整版本: 【读书】能力陷阱